物流人才市場亟待冷靜 “國”字號證書加入
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存在不合理性
北京青年報訊(李喆)目前擺在物流從業者面前的“成材”路有兩條:一是正規的學科專業教育,二是考物流職業資格證書,上短期培訓課程。這兩條路構成了物流人才的培養體系,而該體系存在著不合理性:一方面物流專業學科教育發展比較緩慢;而另一方面對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也不夠完善,沒有找到適合的發展道路。
有關專家認為,在教育體制上,我國對物流人才的培養也還處在起步階段,全國大中專院校在本科階段開設物流專業的僅有1%,更不用說物流專業的碩士和博士了。這樣的招生比例決定了每年從高校畢業的物流專業畢業生僅有4000人,面對物流行業幾十萬個職位空缺,依賴正規的教育體制是根本不可能的。曾有這樣的案例:以前有會計專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,只好將輔修的物流課程作為特長應聘,結果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。而從物流行業的角度看,目前最缺乏的是懂管理精通業務的高級人才,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勞動力。
在資格證書培訓上,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大田物流研究中心的楊長春主任認為,引進外國證書是中國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,但并不是長久之計,關鍵還是要通過一定的人才儲備,培養出熟悉中國國情,符合中國的管理體制和標準的本土化人才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周女士說,由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認定的物流師行業資格證書已經出臺,與外國的證書相比,本土的證書將與中國的國情結合得更緊密些。據介紹,引進的證書培訓要求學員要達到英語四級以上水平,證書帶有明顯的國際化特征,基本上“復制”了國外的證書培訓課程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以及認證方式。但是有部分課程至今沒有開辦,原因是培訓成本過高,師資力量不夠,學費昂貴,全英文授課的難度大。而國內的物流證書還處于摸索和探討階段,因此有專家指出,面對物流人才極度缺乏的局面,根據物流行業自身的特點——涉及面廣泛,無論是資格證書還是短期培訓都應盡量有所側重,如依據交通運輸、倉儲管理、信息收集等開設“專項”的培訓輔導,這樣就能真正吸引來“求證”者。